七旬木版水印师仿制张大千徐悲鸿名作 精雕细琢传适意古韵
来源:华体会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:2024-09-11 02:06:46产品介绍
中新网成都9月7日电 题:七旬木版水印师“从头操刀”:仿制张大千徐悲鸿名作 精雕细琢传适意古韵
把木版放入特制木框中,用不同粗细的木条卡住进行安稳,刷子蘸上墨汁均匀上色,再铺上宣纸,棕树皮制成的擦子轻盈扫过……不到10分钟,74岁的成都木版水印匠人钟光瑚就完结了“水墨熊猫”的印制。
在成都市锦江区木版水印制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墙上,清代闻名画家“扬州八怪”之一李鱓、晚清民国闻名艺术咱们吴昌硕、二十世纪我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国画大师张大千等名家的传世名作,经钟光瑚之后,得以精彩重现。
钟光瑚13岁开端跟着四川“岳池帮”的刻字老师傅学习手工,16岁班师成为一名雕琢手工人,在他手上诞生的木刻、钢刻、金石篆刻著作不可胜数。2018年,为了向更多人推行木版水印这门陈旧的手工,在四川省文化馆的安排下,本来现已退休的钟光瑚“从头操刀”。
“木版水印是我国传统的刻版印刷办法之一,大多数都用在创造我国传统版画和仿制书法、绘画等艺术著作。”谈及自己传承的这门手工,钟光瑚不自觉流露出骄傲之情。他介绍,木版水印工艺大致上可以分为勾描、刻版、印刷三个环节,依据书画著作的尺度、图画、色彩不同,工艺的难度也不同。
在钟光瑚看来,木版水印最要害的是刻版,刻版的手工决议了终究成稿能否最大限度上复原原作面貌。为了在复刻过程中再现我国书法的“笔意”,他在年少学艺时曾学习过隶书、楷书、行书、草书等不同书体,每天早上榜首件事便是描摹一篇书法著作。
“假如现在有年轻人来学习这门手工,我首先要教的便是刻字功夫,用横刀、挑刀、勾刀等不同的刀法来再现蕴含在汉字一撇一捺中的神韵。”钟光瑚表明,他和朋友从前尝试过运用电脑雕琢技能,但一直没有办法到达人工雕琢的作用。
钟光瑚的刻版作业台上放着他运用了数十年的雕琢东西:一把铁锤,滑润的敲击面经屡次捶打产生了圆形凹槽;依据需求亲手磨制的刻刀,木质手柄因长期掌握构成了如陶瓷釉质般润滑的外表。
“做这一行首先要酷爱雕琢,要有‘坐功’。心里不慌,手里的刀子才干平稳。”钟光瑚表明,雕琢过程中特别需求的是耐性,常常一坐便是4个小时。雕到细微处,连一口大气都不敢出,忧虑手中的刀锋一不小心就损坏雕琢线条。
与版画艺术在同一个木板上创造不同,在木版水印著作复刻过程中,刻工需依据美工选稿分色状况刻制多个木版图画,印工在印制过程中又有必要进行“套版”。现在,钟光瑚正在复刻徐悲鸿的《雄鸡一声全国白》,完结这幅著作一共需求刻制19个木版。他介绍,这是木版水印技艺的特色之一,经过“套版”使得我国传统水墨画浓淡相宜的意蕴在复刻著作中得以保存。
钟光瑚说,自己上世纪八十年代跟从师傅到北京学习沟通时,师傅曾非常忧虑这门手工的失传。现在,他也陷入了忧虑。“咱们从老师傅的手中学到这门手工,就期望把它承继、传承下去。期望有更多年轻人了解成都的木版水印技艺,把这门陈旧的技能传承下去。”
“这门手工最大的意图不是售卖著作,而是传承我国的传统书画,经过这一种方法让更多一般的民众可以有时机近距离赏识名家著作。假如这门手工失传了,我会觉得很惋惜。”钟光瑚翻开台灯,带上老花镜,开端刻制徐悲鸿著作中的假山部分。(完)
下一篇:读徐渭三评